♦課程主題:
1. 水下滑翔機 體驗課程
本館實施水下滑翔機教材的製作至今已有五年的時間,本活動具高度趣味性,能從中預測、觀察、評估之歷程體驗浮與沈的關係,讓參與者透過「水下滑翔機」動手做活動,相較於科學課室中實施之浮力與重力實驗,更能對於水中浮沈關鍵「浮力-重力」關連性有所理解。
2.魚兒辦辨辨 體驗課程
這個活動分成兩個部份來進行,第一部份稱為「魚兒一家人」,以魚類的外型辨識作為課題,讓學生瞭解魚類學家在面對各式各樣的魚類時,會先依據外型上的特徵來進行魚類辨識,例如看魚類身上的斑點數量、斑點位置、魚鰭形狀等特徵,能夠快速將長相相似的魚類分門別類。
第二部分稱為「送魚回家」,以實際魚類的相片讓學生依據魚類的體色送到適合的環境中,環境分成大洋表層、珊瑚礁及深海三種環境。在大洋表層的魚類顏色較單一、且通常魚背部份顏色較深、魚腹部份較白;在珊瑚礁地區生長的魚類顏色多彩多姿,易有條紋及斑點;深海的魚類通常為紅色。不同區域的魚類顏色差異主要是長久演化下的結果,這些結果容易被學生注意到,透過探究活動可以讓學生瞭解不同顏色的魚類代表不同的生活環境。
3.瓶中信的秘密-寶箱解謎 體驗課程
這項活動目的是希望將海洋廢棄物對人類、各種海洋生物及環境的危害之想法,藉由課堂、闖關活動及實作的過程中傳遞給參與者,並期望讓參與活動的學生更注意也更關心海洋廢棄物的議題,進而達到垃圾減量及永續海洋環境的最終目的。因此設計了海洋廢棄物密室解謎的活動,但為了更能夠滿足到各校推廣的功能,進一步改良成為寶箱解謎,讓原本密室內的謎題變成一個個的寶箱。
4. 大堡礁尋寶趣 體驗課程
珊瑚礁獨特的3D立體空間,讓各式各樣的生物可以聚集在這裡,是海洋中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系。
這麼多的生物可以依不同目的來做分類,如構造的相似性(親緣關係)、是否有毒或危險(有害生物)、吃的食物種類(食性)等。珊瑚礁生物多樣性大挑戰活動以捉迷藏的遊戲方式,認識不同珊瑚礁生物的體型及顏色,並透過構造的相似性(親緣關係)來分類,有系統的認識珊瑚礁的生物多樣性,期望學生在闖關之後能夠對於珊瑚礁保育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有更深的體會。
5. 曹沖秤象 體驗課程
三國時代曹沖秤象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已經聽過了,聰明的曹沖運用「阿基米德」浮力原理來測量大象的重量。
然而,到底要用多大艘的船才能像故事中的曹沖一樣用來測量大象的重量又不至於被大象弄沉呢?
除了「浮力」之外測量大象時還需要注意什麼呢?本活動讓參與者運用簡單的黏土來造出一艘可以載重大又穩的船!
6. 給我一個穩 體驗課程
隨著離岸海洋資源的開發(海底礦物、海底石油…),浮式載台的重要性越來越大,有別於設計船體之考量,多數浮式載台皆需長時間平穩靜止於海面上以利浮式載台上的工作進行,但面對不同的海況,要如何才能讓浮式載台平穩的漂浮在海面上正是本教案之重點。
7. 懸浮計數 體驗課程
教學模組主要是用相同大小瓶子,但其內部裝有各差20克的砝碼,讓學生測量瓶子在空氣中及在水中的重量,以體驗的方式來瞭解「在相同的體積下,不同重量的的瓶子在空氣中與水中所量到的重量會有所不同」,進一步能夠體會「相同體積的物體,只要是浮體,其在水中的重量為0」及「相同體積的物體,只要是沉體,其在空氣中的重量減掉水中的重量為固定值,這個固定值就是物體所受到的浮力」等相關概念。
8. 漁村實境解謎 體驗課程
海科園區成為實境解謎的遊戲大平台!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與溪頭妖怪村密室脫逃遊戲設計團隊-「桃樂趣」合作,推出海洋園區實境解謎謎題包,以結合故事、益智邏輯及活動場域之營造,設計出「沉沒的瓶中信」實境解謎遊戲,隨著謎題包中留下的線索,一起腦力激盪、發現祕密。
9. 區域探索室內解謎包 體驗課程
我的好朋友阿宗邀請我到他家玩,他寄了一個探索包和一些明信片給我。
但是……他忘了寫他家的地址了! 我要怎麼找到他呢?
喜歡動腦解謎的大小朋友們,請跟我們一起前往區域探索館,揭開一個個謎團,當一回福爾摩斯!
(限定區域探索館
)
10. ICC淨灘大解密 體驗課程
在海岸邊常充斥著很多的垃圾,我們身為地球的一份子必須對環境的整潔負責。
淨灘活動是一個很好協助清除海邊垃圾與了解海岸現況的活動之一,再進行淨灘活動時候正確的服裝和裝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可以保護自己的安全,並且可以讓淨灘活動更有效率。透過淨灘大解密活動可以簡單學習到正確的淨灘服裝與裝備。
11. 海灘的隱形殺手 體驗課程
台灣四面環海,擁有眾多海水浴場,不僅風景優美,也適合從事海灘休憩和水域活動。
然而在海灘從事活動的同時,是否也認知到海灘上所隱藏的危險?離岸流主要是當海浪沖擊向海岸時,因為遇到阻礙(陸地)而潰散,而大量的海水必須尋找回到海裡的路徑,但由於受到後續海浪的推擠,這些海水初期會沿著與沙灘平行的方向移動,最後匯集成一道或數道的強大水流退回海中,形成離岸流。
12. 螃蟹大豐收 體驗課程
海洋螃蟹是重要的漁業資源,國人喜歡吃螃蟹,尤其是蟹黃(母蟹成熟的生殖腺),但是如果母蟹捕抓太多,最後會影響到螃蟹資源量的恢復力。
為了能夠保護小蟹長大、讓母蟹能順利產卵,農委會漁業署公告五種螃蟹的撈捕管理措施,本學習模組要讓學生認識常見的蟳蟹類漁獲、基本的螃蟹測量方法和瞭解政府在永續海洋資源的努力,瞭解消費者的選擇行為對永續海洋資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