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中間內容 至網站導覽
  • 海科館
  • 遙控帆船STEAM競賽

中心介紹

點閱數:8115   FB分享

緣起

  臺灣四週環海,海洋不論在全球的生態平衡、氣候變遷、交通運輸、資源蘊藏、替代能源…等面向,都具有重要性與未來發展性。我國政府從2001年公佈「海洋白皮書」之後,陸續發佈「國家海洋政策綱領」、「海洋政策白皮書」及「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期望以整體海洋臺灣為思考基模,透過各項政策之規劃,全面推動海洋發展,顯見政府對於海洋的重視以及推動海洋教育的決心

 

  由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2012針對我國學生數學素養、科學素養及閱讀素養所做的調查發現,我國學生的科學成就表現優異,但對科學的學習興趣卻相當低落。而教育部也於103年推行12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希望能推動蘊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及優質銜接等五大理念的教育環境,讓教育愈見活潑與鬆綁。在此一環境下,如何橋接學校的正式教育及博物館的非正式學習,就成了整合教育資源及活化教學能量的重要議題。對此,教育部運用所轄之博物館所成立科學學習中心,初期以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及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分別以基礎科學、自然生態及科技發展為主軸,發展各館所之科學學習中心特色。後續則持續將科學學習中心的概念推廣到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及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海洋教育不只在於海洋生物資源上,目前臺灣甚至全球海洋所面臨的全球氣候變遷、替代能源方案、海洋非生物資源開發、海洋生態保育、人類過漁造成的生態危機、海洋廢棄物監控、海上交通安全、海洋工程科技的發展及海洋文化傳承…等議題,都屬於海洋教育的範疇,想要對於海洋議題有充份的瞭解,上述的面向缺一不可。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對於上述的海洋議題皆有常設展廳及教育活動課程的相關資源,是發展全方位海洋教育絕佳的教育場域。


  循此,本計畫的「海洋科學學習中心」將以「人與海洋的關係」作為主軸,以週遭環境資源(漁村、港口、海灣、潮間帶及生態步道)、多元的展廳內容(科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水產、環境、文化、深海、區域探索及兒童廳)、豐富的典藏資源(海洋生物、深海生物、船舶、深海岩石、深水礦物及海洋探勘器具)及各類專長的海洋學家(海洋生物、船舶與海洋工程、海洋化學、海洋物理、水產養殖、海洋地質及海洋文化)作為教學資源,並結合學校中生物、物理、化學、地球科學、語文、社會及歷史等課程的內容,建構一個不只適合作為教師海洋科學專業成長的平臺,亦是適合學生學習海洋科學的場域。

 


目標
  本計畫配合國家海洋政策及教育部12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推行,建置「海洋科學學習中心」,中心之主要目的在於精進教師海洋科學教學知能 (MSPCK)。不僅提昇教師之海洋科學知識,亦提昇教師海洋科學教學能力;並同時建立教師的海洋科學精進護照,讓教師的海洋科學學習歷程及專長能留下記錄,除了讓教師具備海洋科學教學之能力之外,亦可建置海洋科學種子教師資源庫,讓這些具備海洋科學教學能力之教師可以系統化地被查詢到。其次,海洋科學學習中心亦是學生到館實施海洋科學教育之場域,讓種子教師除了可以在正式的學校課室中進行海洋科學教育,也能到實際的海洋學習場域中親海,進而達到知海與愛海的目標。

 


內容
  本館海洋科學學習中心 主要服務的對象為教師及學生 ,為提昇教師的海洋科學教學知能及學生的海洋科學素養,計畫內容依據欲達成之目標區分成六大點,說明如下:

 


一、橋接產、官、學的海洋科學學習資源

  海科館位於八斗子半島,週遭環境優美,臨近長潭里及八斗子兩個漁港,其中八斗子漁港是一級漁港,有齊全的港口設施,是介紹漁港設施、海浪與防波堤、漁村產業與文化等的最佳場域;且位於東北角風景區廊帶的樞紐位置,與基隆市政府及新北市政府有密切的合作關係; 海科館也鄰近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台灣、水產試驗所及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基隆廠。海洋大學設有師資培育中心,課程主要針對海洋教育的推行來設計,這些儲備教師在海洋大學受訓之後,則可以在海科館的場域中實際施行海洋教育的增能,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立台北大學的師資培育課程再加強海洋科學後,也是海科館的重要夥伴; 水試所在水產的技術研發是詮釋海洋生物應用重要的面向,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基隆廠則更是親身體察巨型海洋工程之不可取代場域。本館的海洋科學學習中心將能橋接上述產、官、學的海洋科學學習資源,為三方營造互利共榮的環境。

 


二、建置教師海洋科學增能中心

  教師對於一般的學科內容相當熟悉,但是在師資培訓的階段及學校課程實施的歷程中,也很少有機會對於海洋有足夠的認識,這對於推行海洋議題融入課程的實施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對於教師的海洋科學增能內容,除了應包含海洋科學知識 (Marine Science Content Knowledge, MSCK)之外,也應包含海洋科學教學知識 (Marine Science Pedagogical Knowledge, MSPK),兩者整合成海洋科學教學知能 (Marine Science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MSPCK)。也就是說,除了讓教師瞭解海洋知識(MSCK)之外,對於海洋的知識如何教導給學生 (MSCK)亦是相當重要的,當然瞭解學生的起點行為、如何在海洋科學學習的場域中進行教學及對於海洋科學教育背後的關懷之理解,這些整合成海洋教學知能 (MSPCK),此即為本館海洋科學學習中心希望讓教師增能的內涵。

 


三、建置海洋科學教師資源庫

  教師接受海洋科學教育的增能課程後,可依據不同的課程內容(海洋科學、海洋文化、海洋社會、海洋休閒、海洋資源、深海環境與生態、船舶與海洋工程、海洋環境教育…等),登錄教師的海洋科學研習時數,建立教師個人的海洋增能護照,一方面可讓教師瞭解自己的海洋增能進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建立海洋科學教師資源庫,讓這些受過海洋科學增能課程且實施過課程的教師成為初階的種子教師,可作為海洋科學教學實務推廣的種子教師。

 


四、建立學生海洋科學學習歷程檔案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除了課程的設計應由學生的角度出發之外,對於學生學習歷程的瞭解與建立,亦是體現 12 年國民基本教育中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及優質銜接等四大理念的方法,藉由建立學生的海洋科學學習歷程,除了可以瞭解學生的海洋科學學習狀況,以達到優質銜接的目標,也能夠藉此瞭解學生未來是否適合從事海洋相關的行業,而學生的海洋科學學習歷程檔案若能完整建立,對於學生未來申請入學亦能透過系統產生的方式將學生的學習歷程呈現出來,能大幅縮短學生的入學申請資料準備工作。

 


五、廣召海洋科學推廣大使
  利用海科館的現有志工並對外號召對於海洋教育具有熱忱者,經過海洋科學專業訓練,可獲得「海洋科學推廣大使」的證書,將可以作為到校推廣教育的協助人員,成為教師課程實施的協助人員,使之成為海洋科學教育推廣的助力。

 


六、辦理海洋科學教案設計比賽

  海洋科學教案的開發除了與自然科教學輔導團合作之外,亦會舉辦海洋科學教案設計比賽,一方面鼓勵教師參與海洋科學教案的設計,另一方面則可充實海洋科學學習中心的教育資源,將好的海洋科學課程推廣到更多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