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船舶廳,抬頭就可以發現由台船公司所建造的貨櫃船巨型螺旋槳模型,導引出船舶科技在海洋的應用。這具巨型螺旋槳的下方還有世界地圖,帶領您了解海運與生活之關聯性。海洋的面積占了70% 以上的地球總面積,而海洋運輸則佔了全世界運輸量的 90%以上,對世界經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貿易通道。在亞洲重要貿易航
您在馬路上看過各種類型的車子嗎?其實船舶依照功能,也有各種不同類型喔!在這個展項裡,您將透過類似機械停車塔的互動模型,看到「運輸用船舶」、「漁船」、「遊憩用船舶」、「軍事艦艇」、「港勤用船舶」以及「特殊作業用船舶」等不同用途的船舶模型,當我們了解這些船舶的外型和功能後,就可以前往「船舶原理、設計與建
各式各樣的船舶,因為功能和構造不同,所以需要擁有不同港埠設施的港口為它們提供服務。一般來說,港口類型依照停靠船舶的種類,大致可分為軍港、工業港、商港、遊艇港、漁港等類別。在本展項中,您將可以從模型的互動過程裡,認識客運碼頭、商港碼頭、工業港、遊艇港、漁港以及軍港等類型的港口,在服務遊艇、漁船以及軍事
「海港」從19世紀中葉後開始出現,此後並隨著人類的需求,而逐漸擴張。1956年「貨櫃」的發明更是讓「海洋運輸」型態發生重大改變的源頭。這些看起來像金屬大盒子的「貨櫃」讓原本只能靠船上或碼頭上吊車逐步將貨物吊往碼頭邊等待貨車、火車裝運等昂貴又繁瑣的程序得到簡化,是聯合運輸系統的主要功臣。聯合運輸系統是
你也許曾看過的有關飛機場的導航塔台如電影情節一般,飛機要能夠在飛機場起飛或降落,讓旅客可以平安的離境及入境,仰賴的是導航技術、識別系統提供的資訊,以及導航人員專業的判斷與引導。「船舶」也一樣!當船舶要進、出港口時,必須透過港口塔台人員的引導,使得進出!港口塔台人員可以依靠「船舶交通服務系統」、「船舶
「風與海流」影響船舶的航行方向、停船距離及停靠碼頭等作業相當嚴重。進行港灣工程建造時,必須先蒐集當地風與海流的資料做為防波堤以及航道設計之參考,並依據防波堤之佈置以及原來海流之分佈,重新計算防波堤頭、航道之海流分佈,並作操船模擬。於港灣建設完成後,必須再將風與海流資料持續詳細記錄,做為爾後船舶航行及
位於海科館「船舶與海洋工程廳」正中央的是縮尺十分之一後的萬明輪系列8240TEU貨櫃船,她是由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所建造,船東是陽明海運公司,也是海科館籌建當時臺灣所建造過最大型的全貨櫃輪。將此1/10貨櫃船模型搬到展廳中央區的目的是希望由此貨櫃船切入,引領參觀民眾了解海洋運輸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在本展項中,您將可以認識到各種飛行船的飛行原理和例子,包括水翼船、氣墊船和地表效應船,並且我們將會以飛行船與與飛機做比較,看看它們在運用飛行原理時有沒有什麼不同的考量和飛行效果。您也可以藉由展項裡的互動裝置,瞭解各種船舶能夠脫離水面航行的原因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