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再度乘著海流慢慢往上,可以發現回到了海面。此時請低頭看一看地面上的海洋生物們,在人類自詡為食物鏈的頂端、萬物之靈的同時,人類的各種行為,又對海洋造成了什麼影響呢?
本特展廳不定期更換展示主題,希望能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知識與體驗。
從潮間帶、淺海到珊瑚礁及沙地等,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更是族繁不及備載。但因近幾十年來的過度捕撈、棲息環境破壞等影響,海洋資源每況愈下,急需所有人共同保護。如同現在在大家眼前的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因為規定完全禁止採捕,研究學者發現保育區內魚類的數量在2016年成立後兩年內就增加了18倍。希望各位在參
最後,看完這麼多的魚類,不妨拿取一張魚類圖紙,畫下您心目中最喜歡的色彩,著色完後可至掃描機掃描,您的作品將會呈現在牆面上,試試看,在牠們的面前揮動您的手,牠們也會與您互動喔。看著您的魚在水中悠遊,不妨思考一下,我們要如何做,才能讓海洋生物安身立命、使海洋資源永續發展呢?
潮境海洋中心的前身是潮境工作站,於民國97年啟用,最初業務是執行望海巷海灣環境監測調查,以及海洋生物的復育與收治,後任務逐年擴大,包含介紹台灣水產養殖科技、提升館員研究量能、並作為產官學交流合作的樞紐,培養水族專業人才。自民國111年起併入潮境智能海洋館,作為館內展區之一部分並開放大眾參觀,除既有任
珊瑚礁生態系是海洋中非常重要的生態棲地雖然僅佔大約全世界海底面積的0.2%,但是有高達25%的海洋生物物種需要生活在有珊瑚的環境當中。臺灣的北部、東部、南部、以及離島地區皆有許多珊瑚,但是因為氣候和緯度的差異,珊瑚種類的分布狀況也有所不同。南部水溫較為溫暖,石珊瑚生長較快,所以石珊瑚可以聚集形成珊瑚
珊瑚礁魚類通常具有壽命長、但是生長初期存活率低這個特性,因此,如果珊瑚礁魚類在短時間內被大量捕捉,牠們將因為族群恢復力低、生物資源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恢復。除此之外,不同種類的魚在珊瑚礁生態系中其實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例如:草食性魚類會攝食藻類、避免藻類的過度生長,促進珊瑚幼生住進礁區。因此,並不建議過量
曲紋唇魚,又名龍王鯛、蘇眉魚,屬於隆頭魚科。成魚有著高高突起的額頭,外型如同拿破崙的帽子,因此也被稱為「拿破崙魚」。體長可達2公尺以上,以魚類及底棲性動物為主要食物。由於成熟時間長達5至7年,到8-9歲時,部分雌魚才會性轉變,由雌魚變為雄魚。曲紋唇魚在國內族群數量稀少,由於繁殖速度緩慢,加上過度捕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