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子位在臺灣東北角,受到地質特性和海浪侵蝕的影響,形成擁有蜿蜒海灣、岬角的絕佳山海景致。八斗子海灣是一座擁有豐富海洋資源的天然避風港,長年以來,人們在這裡捕魚、定居。在這裡,我們可以一覽八斗子在不同時節、四季變化下的自然美景,當然也包括「基隆八景」的「八斗夕照」、「社寮曉日」這些不容錯過的絕佳景緻
在這個展項裡,您可以自由選擇任何一則故事,配合互動裝置和影片,看看人為力量對這片自然美景造成的改變。這幾個案例,只是臺灣海岸利用現況的縮影,在看過這些故事後,請一起思考,我們可以為未來的臺灣海岸做些什麼、該如何與這美麗的大自然共處,才能讓它變得更好!
八斗子漁村在百餘年來靠海吃海,隨著海洋的律動生活,漁船每天進進出出,早期漁獲豐收時,碼頭上滿是小卷、四破魚或丁香,大家分工合作的分魚、撿魚、煮魚,空氣中飄散著濃濃魚香味,伴隨著漁民們爽朗的笑聲,讓漁村總是很熱鬧。\r\n「活力漁村」將呈現出早期八斗子漁港與周邊區域的特殊產業及人文特色,透過大型造景與
在這個展區您可以看到從前到現代的魚寮在形式與功能上的變化。早期的魚寮蓋在海邊、沙灘或自家門口,這樣才能方便掌握漁船返回的時間。魚寮的外觀很簡單,看起來就像涼亭一樣,只要放一口大灶,就可以生火煮魚了。日治時期的魚寮通常是用磚塊、水泥蓋成的,在颱風來襲時容易受到風浪侵襲而損壞,現代的魚寮規模更大,裡頭還
基隆最著名的「崁仔頂」市集在清朝就形成,日治時期開始成立魚行。早期。基隆的崁仔頂魚行受到法令限制,只能賣加工過的魚貨,新鮮漁獲的銷售權則屬於漁會;後來漁會改變鮮魚販賣的地點,在崁仔頂設立了鮮魚拍賣分行,從那時起,魚行就越來越多,現在短短不到200公尺長的崁仔頂街市,就有三十多家魚行,成為台灣最著名的
在漁村裡,「新船下水」是全村都很重視的大事,既嚴肅又有趣。 新船下水的儀式通常包括掛漁旗、祭祀、謝師傅、下水、放鞭炮、丟麻糬等。其中「丟麻糬」是儀式中的最高潮,據說這是日治時期流傳下來的傳統,人們搶接從船上拋下來的麻糬,就像是魚群搶吃魚餌一樣,具有滿載而歸的意像和好兆頭。當船主進行「丟麻糬」儀式時
春夏季是漁業最繁忙的時期,漁船相繼出海,船隻會點上一盞盞的燈火吸引魚群,海上的點點漁火就像星光一樣,陸上的萬家燈火相互輝映,是專屬於漁村的絢麗景象。在這個展區裡,您可以認識早期漁民如何利用燃燒的竹子或木材當作光源、吸引魚群,以及捕魚方式的變化。展場中還有互動遊戲,您可以在玩遊戲時一覽八斗子漁港在不同
捕魚是一種看老天臉色吃飯的行業,加上出海免不了有風險,所以漁民們對老天爺都抱持著敬畏的態度,希望出海捕魚時能平安的滿載而歸。因此,宗教信仰在漁村是很盛行的。尤其是傳說中守護海上平安的媽祖,更是漁民們普遍信仰、拜祭的神明。本展區將介紹各種與漁村文化相關的宗教活動,包括「媽祖誕辰」、「土地公廟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