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鹽深儀系統,英文簡稱CTD,是海洋研究船上的重要配備。CTD分別為導電度,測量海水導電度可換算成鹽度、溫度及深度3個英文字字首之縮寫。一套CTD系統由輪盤式採水器、採水瓶、溫鹽深儀及掛載多種測量儀器所組成,如測量PH酸鹼值、溶氧量及透光度等。在使用上,研究船會航行到特定區域,船隻靜止後施放CTD到
鯨鯊、姥鯊、巨口鯊是現今世界上體型前三大之濾食性鯊魚,以浮游生物為主食,性情溫和。鯨鯊又稱為「豆腐鯊」,是國人較熟悉的大型鯊魚,最大體長可超過20公尺。姥鯊、巨口鯊之體型雖分列為二、三名,惟個體體型相仿,約在8公尺以下。全世界現有的巨口鯊標本保存數量不到20隻,菲律賓海域、台灣東部海域及日本東部海域
你是否曾經在海邊看過貝殼,甚至從此就被貝類那多樣多彩的外型所吸引,從此蒐集貝類成為興趣,畢生鑽研貝類。 而什麼是貝類?貝類在生物學家的口中,就是軟體動物,軟體動物是一種無脊椎動物,它的物種多樣性是動物界的第二大門,僅次於節肢動物,目前有紀錄的物種約有十萬多種。 他們的分佈從河川、湖泊到海洋,且陸
「典藏館」呈現「研究典藏中心」所蒐集的物件,包含海洋科學、海洋科技、深海生物、海洋人文四大領域,挑選出約400件的典藏物件,優先呈現在國人眼前。「典藏館」的物件設置在「研究典藏中心」及海科館戶外園區,焦點展項包含「巨型螺槳」、「巨口鯊」、「深海大螃蟹」、「自由中國號」十分之一模型等特殊物件。「典藏」
從大航海時代人類開始對海洋有著各種的研究,但在20世紀之前對於深海的探測一直遇到很大的麻煩。像是以量測溫度來說,現代科技進步可以很容易的獲得深海的溫度,但在科技不發達的從前,想想看要怎樣獲得深海的溫度呢?如果派一個潛水員拿著溫度計下海去讀取數值,那成本與危險性又太高了。一般水肺潛水的深度可達40公尺
蘇焉教授從民國70年代開始活躍於臺灣潛水界,透過水下攝影關心各種水中生態與美景,並藉由海底的影像喚起大眾對於海洋的關注。除此之外,蘇焉教授支援了無數的海洋生態調查、海洋生物研究以及水下工程。在蘇焉教授的生命歷程中,潛水、水下攝影與教學這幾項活動佔據了他將近70%的時間。自稱「幸運的搭上臺灣潛水的首班
生物學定義的「深海生物」,係指生活於水深「200」公尺以上的水域。與淺海生物相比,「深海生物」的特質是畏光、大嘴、體型巨大化等特徵。許多深海螃蟹,體型就比淺海的螃蟹來得大。「典藏館」展示的深海螃蟹,體型較大的有甘氏巨螯蟹、巨螯擬人面蟹、塔型石蟹等生物,採集地點皆位於宜蘭縣龜山島海域,採集深度在350
這艘蘭嶼十人拼板舟是由來自蘭嶼的材料與師傅,在現地花費一個多月的時間,從船板拼接、船體雕刻到彩繪完成。蘭嶼拼板舟可說是達悟族的海洋文化精神象徵,連結了飛魚文化、漁團組織及在地信仰,也表現了達悟族人的生態科技智慧。這艘拼板舟由20幾塊不同材質的木板拼接而成,船體各部位會依據需求的不同選用不同的木材,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