舢舨與竹筏,可以說是臺灣獨特的交通工具。臺灣北部因為比較多礁岩海岸,所以多用舢舨;西部則是較多沙岸分布,所以使用可以拖上岸的竹筏。這兩種交通工具都是就地取材製成的,突顯出先人的生活智慧。此外,本展區也將介紹蘭嶼達悟族的拼板舟。拼版舟的材料選擇、製作方式、衍生出來的社會組織和宗教儀式,架構了達悟族特有
您聽過傳唱多年的台語名歌曲「青蚵仔嫂」嗎?歌詞是採蚵人家的真實寫照,伴隨著聲聲吟唱,我們可以從牆面上蚵田、夕陽、牛車與蚵農辛勤的身影,勾勒出蚵田討海人的生活甘苦。「蚵」就是牡蠣,養蚵人家從採集蚵苗、種苗、培育到完成包裝出貨,全憑自己的雙手完成。然而養蚵的過程並不見得平穩順遂,有時風浪稍大,蚵農的下半
海女就是潛水捕撈貝類或海藻的婦女。現在在基隆、東北角沿海一帶,還有少數海女,她們的好身手是源自於日治時期,琉球海女帶入的潛水技術,讓她們可以潛入海中抓龍蝦、採石花、珍珠和珊瑚。她們猶如水中女蛟龍,下手更是快狠準,左手一撈、右手一抓,很快就收穫滿滿。但是隨著時代的演變,這種耗費體力工作沒有新海女接手,
海軍在歷史上被稱為水師或水軍。近代的海軍建設,可以追溯到清同治五年,也就是1866 年沈葆禎在福建馬尾創設前後學堂開始,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了。中華民國海軍的主要任務,是維護台海安全及維持對外航運的暢通。在這個展區中,我們可以認識中華民國海軍的裝備。台灣是四面環海的島國,海岸線綿長,所以海岸巡防是國家
引水人又叫做領港或引航,是指在港口及峽灣內,引導船舶進出的專職人員。「引水人」對船隻來說就像導航系統,非常重要,他們不但要從地理環境與天氣去掌握當地港口水道的各種現場狀況,也要具備輪機的知識以及相關的舶船技術,更要從行政的角度了解引水法規、商港法等,是非常需要專業與應變能力的職業,守護著船舶進出的安
自從人類開始利用船隻當作運輸工具以來,海盜便應運而生。特別是航海業興盛的16世紀,只要是商業發達的沿海地帶,都有海盜,他們會以犯罪團體的形式打劫。明清兩代的海禁政策,妨礙了海上貿易的發展,許多商人因為貿易受阻而轉為海盜,台灣海峽因此曾出現過幾位叱吒風雲的的大海盜。例如明朝嘉靖萬曆年間的大海盜林鳳,以
傳說達悟人因為犯了飲食上的禁忌,從此災禍頻起,幸好有飛魚幫忙協助,才讓達悟人化解危機,也自此發展出和諧共生的人魚關係。每當春季時,飛魚會隨著黑潮來到蘭嶼,達悟族人認為這是天神所賜而舉行「招魚祭」,本展區將介紹招魚祭相關的知識,像是飛魚的捕捉和烹調原則,祭典儀式的內容等,讓大家深入了解達悟族人與大自然
傳說阿美族原本居住在南洋,因為觸怒神明而遭到懲罰,差點被洪水毀滅,幸好得到海神保護而漂流到臺灣、繁衍後代。阿美族人為了感念海神的眷顧,便在每一年登陸的日子裡,向海神祭祀。在展場中,我們呈現了港口部落海祭的模型,也展示部落藝術家拉黑子˙達立夫先生創作的「海祭」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