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風是隨著季節變化而改變方向的風。季風形成的原因,主要跟海洋與陸地的溫度差距有關。海洋的溫度變化不明顯,冬季降溫、夏季升溫都比陸地慢,所以冬季時,海面空氣受熱膨脹、密度降低,使得空氣往上升而形成低氣壓,北部大陸的寒冷高氣壓流向海洋的低氣壓,就形成了東北季風。夏天則相反,海洋溫暖空氣的氣壓比較高,流向
臺灣泥沙地生態系主要分佈在西部的大陸棚,位在低潮線以下,深度不會超過200公尺的地方。因為深度不深,所以陽光可以照到海底,光線十分充足;加上海浪作用的影響也比較小,是相對安全的環境,因此許多海洋生物的童年時期都是在這裡成長的。大陸棚底部有各種生物,包括海葵、星蟲、蝦、蟹、海星、貝類、魚類等,種類和數
海中的熱泉生態系非常獨特,足以讓您驚嘆海洋的神奇與奧妙。臺灣東北方海域的龜山島,是一座年輕的活火山,從淺海到深海大約有50至60處熱泉噴口。1999年臺灣的海洋學者,在宜蘭大溪漁港下雜魚堆裡,發現了硫磺怪方蟹。經過學者們調查發現,宜蘭龜山島附近海面下有幾十個淺海熱泉噴口不斷噴出硫磺煙柱和氣泡,形成大
在全球海洋生態系展區中,您可以看到較少存在於臺灣的各種生態系,例如位在北極與南極的極地生態系、北美洲太平洋沿岸與溫帶海域的巨大海藻森林系,還有澳洲的大堡礁等,讓我們一起去欣賞這些生態系的美麗與特色吧!
在探索過臺灣周遭海域的特性和各種代表性生態系之後,您是不是也感受到海洋的美麗與珍貴了呢?但是,臺灣的海洋環境已經因為人為的影響而大幅改變,有些自然的海岸線甚至已經消失了。「環境變遷」展區會透過地圖與照片,具體呈現臺灣海岸在過往與現在的差異,並介紹臺灣海洋環境的危機,以及各地開始展開的生態保育、環境復
臺灣的土地面積只占全球陸地的0.025%,但海洋生物的物種數平均比其他地區高出400倍,許多海洋物種的種數超過世界種數的十分之一以上,以魚類而言以臺灣而命名的魚種多達200種以上,其中有些還很可能是特有種。臺灣擁有的原始生物資源如此豐富,但近數十年來,卻在氣候變遷、水質汙染、外來種入侵、濫捕瀕臨絕種
黑潮深沈的顏色來自於海水中的懸浮顆粒和浮游生物的含量少,大部分的可見光都海水吸收,或是穿透進入水中,只有少部分的藍色光被反射,所以黑潮的顏色看起來比較深。不過,在沿岸或河口的地方,因為泥沙等懸浮物質含量高,讓海水反射出較多的黃光,所以海水會略帶黃褐色。黑潮洋流相當強勁,讓洄游性魚類有了一條捷徑可以更
大洋有著遼闊的空間、清澈的海水,表層光線充足,深海則暗無天日。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下,蘊藏著不同體型的海洋生物,從眼前巨大的鯨鯊與翻車魚到嬌小的日本鯷魚(俗稱苦芋仔),象徵著大洋生態系裡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另外,在大洋生態裡的生物們有一個很特別的共同特徵喔,就是藍背脊與白腹部,深藍色的背脊與白色的腹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