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聽過「人造衛星」,日常生活也與遙測科技息息相關,例如氣象中的衛星雲圖,或是要查詢地圖,只要上網就可以看到衛星空拍的街道景象。遙測是指在不直接與探測標的物接觸的情形下,藉由太空中人造衛星裝載的感應器,接收海面反射或輻射的電磁波,觀測海洋表面理化特性的技術。海洋遙測主要是以電磁波譜中的可見光、紅外
漩渦和氣泡是海洋中兩種看起來可愛又有趣的現象,不過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漩渦可就沒那麼好玩了。世界上最大的漩渦叫做「鳴門渦潮」,是由潮流加上地形特殊所造成的,最大直徑大約可到20公尺!和漩渦比起來,氣泡是真的平易近人多了。水中的海豚會從頭上的噴氣孔和微尖的嘴巴製造出氣泡圈,就像透明的甜甜圈一樣,並且能很神
在海洋調查體驗展示區裡,我們都可以搖身一變成為海洋調查研究員,操作「掃描聲納系統」、「多頻道科學漁探儀」、「航行衛星定位與水深收集系統」,還有「沉積物採樣系統」等調查儀器,不但能認識這些儀器的功能,也能親身體驗偵測各種海中情況與資訊的作業內容、完成虛擬任務,非常有趣,一起來體驗看看吧!
Data Pole是海洋的面貌中的展項,展示以海洋為主題意象的光與聲音,讓展廳空間呈現整體感,同時也利用最新的視聽表現、巨大的畫面來激起參觀者的興趣。Data Pole有六大段影片,談的是海洋生態剪影,更震撼的如海冰融化、海冰與冰山崩解、海嘯等,告訴遊客其實海洋有各種面貌,有平靜的海洋、暴怒的海洋,
從以實際比例呈現的地球斷面模型,我們可以看到相對於地球的直徑,海洋與陸地的地殼其實只佔表面的薄薄一層而已。地殼是地球最外層的岩石,厚度大概只佔地球半徑的兩百分之一。不過,海洋與陸地的地殼厚度並不相同,雖然人類目前還沒有機會穿透地殼、去採取更深的物質,但是根據地震波傳遞的路徑,研究者發現地球內部有不同
科學廳裡面有一個SOS劇場,難道是教人怎麼求救的劇場嗎?當然不是囉!SOS是地球展示系統:Science On a Sphere的縮寫,這是一套模擬星球上各種現象的球型顯示系統,由美國暨海洋大氣總署NOAA研發、設計出來,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藉著立體的球型裝置,把比較難從平面圖理解的天文、大氣、海洋現
太陽是地球溫暖能量的來源,地球面向太陽的一邊會接收更多的陽光,所以天氣也會越熱。此外,因為地球是以傾斜23.5度的角度對著太陽轉動的,所以會影響到太陽照射到的面積,這也讓地球有了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本展區利用互動設備重現地球與太陽間的關係,我們可以選擇北半球不同季節的按鈕,去看看地球上各地的溫
雖然地球上不同緯度的地區,接受到陽光照射能量的差異很大,但是因為大氣和海洋發揮了很好的調節作用,所以讓地球上的氣候獲得了良好的平衡。地球的熱能循環大致上可以分為大氣熱能循環和海洋熱能循環,其中海洋熱能循環還能分成表層海流和深層海流的循環作用。在這些能量不斷循環的作用之下,全球的熱能量才能夠平衡,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