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海洋除了搭船出海之外,我們也可以到海邊或潛入海中一探海洋的美麗。對一般人來說,最容易接觸的海洋環境莫過於潮間帶了,本區的俯視池便是模擬陸地與海洋交接的潮間帶。潮間帶境變化快速且常有海浪拍打,所以這裡的生物也有一些特徵,以抵抗變異劇烈的環境或是避免被海浪沖走。而在低潮線之下的水裡,或稱為亞潮帶的區
歡迎各位來到潮境智能海洋館,本展館隸屬於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分為A主展區、B互動體驗休憩區、C海洋中心及D商店餐廳區四大區域。除了展示超過320種海洋生物之外,更結合新興展示科技,打造潮境海灣5G沉浸式體驗與AR、VR海底隧道冒險,是北北基首座結合海洋生物與科技發展的虛實整合實境水族館及海洋生物的復
海中的美麗景致,總是吸引許多人想一親芳澤。但在大家讚嘆水中魚群和美麗風景的同時,是否也覺得自己對近在咫尺的海洋有點陌生、不太了解呢?現在,就讓我們循著參觀動線,一步步如同乘船賞鯨或潛水般,從潮間帶一路潛到海底,並循著海流漂浮於海中,仔細觀察不同海洋環境與在其中生活的魚類之間的關係,踏上親近、認識海洋
親近海洋的方式很多,許多人會選擇搭船進行賞鯨活動。鯨豚也是海洋生物的一種,雖生活在水中,但其實和人類同屬哺乳類動物,是需要到水面呼吸換氣的。仔細觀察牠們的身體結構,有著水平的尾巴和長在頭頂的鼻孔,和魚類很不一樣喔。知道如何區分鯨豚和魚類後,讓我們一起認識鯨豚的分類、牠們的社會性和國際上保護這群海中精
開闊水域因為水深較深,有些魚類喜歡生活於底層,有些則喜歡於水層之中活動。 仔細觀察各種魚類的外觀,通常呈現全身銀白色或上背黑、下腹白地樣貌。因為下往上看,銀白色的體色可以幫助牠們融入水面浪花的顏色;由上往下看,深色的背部可以幫助牠們融入深海的顏色之中。藉由這些體色,牠們可以與環境融為一體,更能夠提
若從潮間帶向外移動,隨著離海岸距離越遠,會發現水域越來越開闊、越來越深。在這裡不妨比較一下開闊水域與潮間帶和亞潮帶沿海環境,有什麼樣的差異呢? 開闊水域環境寬闊沒什麼遮蔽物、放眼望去皆是一片藍色,這裡的魚類為了在這裡生活,也會需要一些生存法寶。
大自然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如果沒有一套生存法寶很容易會被淘汰。因此許多生物都演化出自我防衛的方法。如有堅硬的甲殼、或具有尖刺,有些生物甚至更上一層樓,讓棘刺裡含有毒腺,被刺到會引發劇烈疼痛,讓敵人難以下嚥。因此大家到海邊活動時,看到生物不要隨意觸碰,也不要光著腳在海中行走,避免誤觸有毒生物喔!
當我們走在海邊或在水中浮潛、潛水時,看到沿海的岩礁、珊瑚或沙地等環境,不妨停下腳步觀察,不要把它當成一般的風景而略過了,因為很多生物可能會偽裝成背景,假裝自己是岩石、珊瑚的一部分,甚至埋於沙中躲藏起來,藉此躲避敵人和增加成功捕食的機會。大家不妨找找看,這面互動牆中,有哪些生物躲在裡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