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規劃建造的多功能2700噸級海洋研究船,已經在2013年開始執行研究計畫了!這艘船配備船員18人,可搭載研究人員多達30人,其他詳細資料也都在展示區一一披露,還以實拍影片呈現研究船的空間構造和主要功能特色;我們也可以透過截面模型、放大鏡等裝置,瞭解我國最新海洋研究船的各種資訊。
在海洋調查體驗展示區裡,我們都可以搖身一變成為海洋調查研究員,操作「掃描聲納系統」、「多頻道科學漁探儀」、「航行衛星定位與水深收集系統」,還有「沉積物採樣系統」等調查儀器,不但能認識這些儀器的功能,也能親身體驗偵測各種海中情況與資訊的作業內容、完成虛擬任務,非常有趣,一起來體驗看看吧!
地球上的水有97%是海水,剩下3%的淡水中,有三分之二在冰凍的冰川及極區的冰帽中。而沒有被冰凍的淡水則主要儲存在地下水中,只有極少數的比例出現於地表或大氣中。本展區介紹地球上水的分布比例,並詳細介紹水對於地球的重要性,例如水對氣候的調節作用、水的循環與人類的活動息息相關,還有水的溶解能力,也對地球上
海洋資源除了生物資源以外,也有許多非生物資源,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鹽,就是海洋非生物資源的一種。海鹽是火山爆發和下雨後大量累積在海洋所形成的,從海鹽精鍊出來的食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至今已經被證實有一萬四千多種用途,除了拿來當調味料之外,還被使用在化工、紡織、造紙、染料等領域。本展區將
在我們的生活裡,無時無刻都處在壓力之中,這裡講的不是心理壓力,而是大氣壓力,不過,我們已經習慣生活在大氣壓力下,所以沒有特別的感覺。不過,在海中就能明顯感受到海水的壓力了。在本展區中,將讓您以體驗的方式感受到海水壓力,並且為您介紹什麼是「滲透壓」,以及滲透壓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滲透壓的應用等知識。
您在游泳池玩過「水母漂」嗎?人可以浮在水面上而不會沈下去,是因為人的密度比水低的關係。本展區透過不同水鹽度與浮力關係的互動裝置,帶領您從琺瑪的重量去了解水的鹽度高低與水的密度、浮力之間的關係。此外,因為展區裡的浮球密度和人體密度相近,所以您也可以觀察到人體在不同鹽度的水中,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您知道為什麼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有液態水的行星嗎?構成水的氫和氧是宇宙中相當豐富的兩種元素,但是要保持液態的水,需要有適當的溫度及壓力,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剛好能維持適當的溫度與壓力,所以才有這麼豐富的液態水,像金星的溫度太高、而火星的氣壓太低,都無法在星球表面保留液態水喔。
此展項藉由拉長地球時間尺度,將地球形成至今的年代,以岩礦化石標本和復原圖呈現地球年代各個地質環境與自然生物的演替,本展項將地質年代分為六大區塊,每一個展板都有一個AR啟動辨識圖型,參觀者可掃描「沉浸式AR展示」,讓參觀者拿著自己的行動裝置(手機或PAD),體驗各個年代當時的環境樣貌,讓當時代表性的動